
在“八縱八橫”中國高鐵網絡的骨干規劃框架下,我國高鐵已覆蓋全國80%以上百萬人口城市。在山東,一條貫通革命老區的新高鐵——濰宿高鐵正如火如荼建設中,它的建成將補全山東至江蘇高鐵網絡的“斷點”,使京滬高鐵運力提升30%以上,對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都具有重大意義。
濰宿高鐵,是連接山東省濰坊市和江蘇省宿遷市的高速鐵路,正線全長約399公里,全線共設濰坊北站、沂南站、諸城西站、蘭陵站、宿遷東站等12坐車站,建設工期為4.5年。為深入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的要求,積極推動鐵路工程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項目施工單位主動引入中海達路基智能壓實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在壓路機上安裝硬件設備,實時監測并展示現場壓實過程及數據,有效提升壓實質量,為后續順利通車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過程不可見,質量不可控:
傳統壓實作業過程中,操作人員難以實時精準掌握壓實狀態,只能依靠經驗“盲壓”,壓實質量檢測也需待該路段施工完成后才能通過常規手段評估,不能及時發現問題。且高鐵施工周期長,若受夜間作業、陰雨、濃霧或極寒等環境因素影響,人工操控機械的精確度會進一步下降,施工質量控制難度顯著增加。
成本不可測,數據不可溯:
傳統壓實作業無法實時監控施工質量,漏壓區域不能精準鎖定,導致施工工期延長、養護成本上升,后期補壓也難以保證整體質量,竣工后仍存安全隱患。由于缺乏全過程施工數據記錄,漏壓區域無法精準追溯,出現同一區域重復補壓現象,加劇資源浪費和效率損失。

▲ICS300路基智能壓實管理系統
1. 引導作業,動態展示碾壓過程
機械一邊施工,平板一邊實時圖形化展示碾壓施工過程,用不同顏色來區分壓實遍數,還能隨時查看機械位置、方向、速度、VCV值、壓實遍數等。
▲上圖為產品迭代方向示意,非該項目實際應用
2.厘米級定位,確保施工質量
正式施工前,操作人員會在平板上設定目標“CEV”值,壓路機依此完成工作。若出現異常點將立即提醒,不影響正常施工,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干擾導致的數據偏差。此外,智能壓路機還會結合中海達壓實度數據自動規劃,精準補壓薄弱區域。
3.成本節約
項目結合中海達路基智能壓實管理系統,依托先進的傾角傳感器、強固型GNSS天線精準定位,在質量達標基礎上提前完工,大幅度節省時間、人力成本,為項目帶來長期經濟效益。
4.施工效率倍增
中海達路基智能壓實管理系統與施工單位智能壓路機協同作業,“強強聯合”實現無人駕駛,無論時間、氣候或季節,都能保障智能壓路機24小時自動碾壓作業,攻克雨季與夜間放樣難題。
5.壓實數據可留痕、追溯
智能施工管理平臺支持報警配置,實時監控施工過程,若壓實數據不達標則立即預警。平臺每秒接收壓路機回傳數據,自動生成工況報告,包含機械參數、碾壓類型、速度、坐標及“VCV”值等。該功能顯著簡化了資料收集流程,提升工作匯報和質量檢查效率。
▲自動生成每日壓實工況報告
中海達路基智能壓實管理系統依托精準的壓實控制和實時數據監測功能,既為鐵路項目的質量保駕護航,又為路基施工領域帶來了數字化施工新標桿、新樣本。它不僅顯著提升施工質量與效率,更通過智能化手段大幅度降低人力投入和管理成本。展望未來,機械控制必將成為現代化路基施工的核心技術,以創新科技持續推動交通建設行業的數字化、高質量發展。














頂部